【群友投稿】东京学区房选房心得

前言

学区房是有孩子或者准备要孩子的家庭买房的肯定躲不开的话题。丘主就亲自见证了群里的小伙伴因为追着名校买房、却又因为学校搬迁而放弃买房的纠结经历……在这时群里的妈妈党成员给丘主的这篇学区房投稿简直是雪中送炭!还在对未来孩子的学区担忧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这篇文章吧!

注:以下文章为投稿者第一认称叙述,并非丘主本人经历哈。

换房的背景

大约是2015左右,我有了换房的想法。当时到处都是中国人来日爆买,中国的各种负面消息到处飞。我生活的环境中还没有那么多的中国人,哥哥上的保育园总共就3个外国小朋友,一个欧美的,2个中国的。我很担心这种大环境下会给我小孩带来不好的影响。那个时候开始我开始关注学区房。

日本的小学分类

先说一下日本的学校,我是说小学,中学是我接下来需要研究的。
日本的小学大致分为国立,公立,私立,国际。这些算是面对不同需求的主要分类。还有一种就是中国人比较偏爱的中华小学。当然还有朝鲜小这种我完全不知道的。

国立小学

顾名思义就是国立的,比如筑波大学付属小学校、お茶の水女子大学附属小学校,都是比较有名的。

国立小的报名竞争非常的激烈,每年有好几千人的报名,只收几十个学生。报名时需要先抽签,再在几千报考学生中抽几百人,抽中了才有考试的资格。

另外,国立小就是所谓的实验小学,国家教育方针的改变是从国立小最先开始实行。比如有名的平成教育减负, 第一批减负的学生就是国立小。也就是说跟国家的教育方针有着密切关系。

国立小的学费是私立的一半,比较便宜。而且据说一些国立小学的小朋友会有和大学教授交流的机会。

私立小学

私立小学是需要有针对性的辅导考试入学才能进,越是有名的小学越难考。比较有名的辅导考私立小的比如伸芽会。针对不同的小学每个孰都有自己的强项,需要家长去找。 一般年少,年中就要考虑开始上塾,孩子还小,需要家长投入大量精力进行辅导。

私立一般的报考范围在电车单程1小时以内。我有个朋友的孩子今年考了私立小学,顺便去参观了传说中的号称日本第一的庆应小(慶應義塾幼稚舎):学费在140万日元左右,从小学开始学校有各种活动,实际的开销需要加上赞助费之类的额外开销,大约一年在400w左右。庆应小据说教育方针非常棒,但是学费不是一般家庭能承受的。当然,一般的私立小没有这么多。

国际校

就是international school,分几个不同认证体系的。学费一般打底在200w以上。国际校的家长一般是

  • 外企的这种转勤的公司负责学费的家庭
  • 家境比较好的家庭
  • 追求欧美式比较开放的学习氛围的家庭

中华小学

比较有名的是四谷和横滨。据说中华校有教育补助。四谷据说是台湾系的。不过没有研究过不熟悉。

以上几种都没有学区要求,没有严格的通学范围。

公立小学

我们是认为在小学阶段比起学习,放学有朋友,家附近有自己要好的小朋友更加重要。当然贫穷使我们不能自由奔放的选择。而且我家是男孩。首先考虑的就是公立。考虑公立那么就面临这学区的选择。

日本号称公平教育,不存在学区。公立学校的老师每2-3年就要调动,老师是公务员,也就是对老师没有业绩要求。老师只要保证在学校期间不出现什么大事件,都能顺利调动。老师对学校没有归属感。

私立在这方面就比较好。这种意义上来讲,学校教育是一个公平教育。不存在学区。而且学校的好坏是不能拿到明面上说。需要自己去打听。

插个题外话,我当时去听了我所在小学的入学说明,记得很清楚校长说的是,转出率在20%。当时倒吸一口气。

学区房的找房历程

转入正题,说一下我找房子的经历以及其中一些变化的方向和想法。

关于都心区域的学区研究

我当时住在王子神谷附近。而且上班的地点在品川,我先生在滨松町附近。当时我怀孕了,考虑到家里有两个孩子需要照顾,通勤时间需要缩短,我们目标范围定在了山手线东南这一带:品川,中央,目黑,文京。世田谷这个后面说。

不是说其它区就不好,比如北区的王子小,高年级有国际交流,对口小学是北京某小学。其实很有吸引力的。

我们收入没有那么高,因此我们是在自己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做选择:港区和千代田区,涩谷区,随便一抓一大把有钱人。而且中国人不多,收入差距太大,入学后有可能会影响到孩子。所以我们把这三个区给排除了。

比如,千代田区的教育随便拿出一个小学都是能排的上的。比如涩谷的XX小就是有名的富人小。据说,有的小学不是想进就能进的,比如御茶水小,升学前2年不在学区范围内住的话就不能入校,要去别的小学。大家有需要的话也可以查一查。听说过一个家庭为了孩子搬到了千代田的,家庭比较有钱,但是千代田是一个不仅仅有钱的地方。孩子据说现在不登校了。

文京区是有名的文教区,我们第一就考虑就是文京,因为名门校多。比如诚之小学校昭和小学校窪町小学校。我们的目标是窪町小,地理位置非常占优势。有兴趣的可以去查查这个小学的地理位置。我们去看了这个学区的房子。

选校历程

当时我正在学习关于third culture kids的一些研究。我们就在想我们是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接受孩子和我们不一样,我们无法给与孩子成长的建议,我们希望给他一个开放的环境,接受这种既与日本孩子不完全一样,也与中国孩子不一样的身份。

在一个日本的主流社会中,养一个中国系的孩子,尤其中国和日本关系有时候那么微妙,日本的国民性大家都知道,其实作为家长有时候很难处理一些矛盾的地方,
比如我就见过一些在中国家庭成长但是不愿意承认自己是中国人后代的孩子。我们希望孩子能够接受自己的不同,能够接受各种各样的不同。(一般国际校的孩子接受度很高,贫穷限制了我的选择)。

整个社会大环境是日语,把孩子送到一个国际校或者中华小学,也就是说是逆着大的社会环境,我们也不知道好不好。考虑的孩子交友需求。我们接受孩子的第一语言是日语。那么接下来我们的选择方向就是选一个校风比较open的小学。

公立校分很多种,其中有一种是接受归国子女的校。就是以前在国外生活的日本孩子回国后,不是所有的学校都接受,那么接受这些归国子女的学校按道理说比较开放。比如目黒区立東山小学校世田谷区立千歳小学校

世田谷区也有3所这样的小学,因此我们把又目光转向了世田谷。我开始收集这些学校的信息,从地理位置上和周边资源筛选。然后开始打听学校的风评。

插一句,我当时打听一位住在小学附近的前辈妈妈,那个妈妈的回答是,我也不清楚那个学校,但是住在那附近的家长整体都不错呢。 这句话直到后来我家孩子上学后我才理解了。

日本小学都有pta(Parent-Teacher Association),因此或多或者少都有妈妈友的交往。我们希望在小孩子交往中家长尽量少参与,那么学校里面妈妈是否上班就成了一个指标。一般上班妈妈多的地方事儿会比较少(都比较忙没时间找事儿)。世田谷家庭主妇比较多。这是我抛弃世田谷的主要原因。

选房经程

家属原因我家是坚定的公寓派,一户建没看。

我们是一家4口,所以至少需要3LDK以上的房子。但目前看的房子还是因为诸如户型很奇怪之类的原因各种看不上。

下面几点是我们的主要考虑方向;

  1. 大环境外国人的比例,中国人的比例:孩子不会觉得自己特殊
  2. 家属上班在30分钟内
  3. 学校外国人的孩子不能太少 (直接打电话问区役所,不知道现在能不能问)
  4. 学校共同上班的家庭希望多一些。
  5. 最好是新开发的地方,也就是说土著居民少一些。(贫富差距不要太大,有一些新开发的地方旁边就是都营团地,知道一所这样的学校,家庭差距太大,学校非常的乌烟瘴气)
  6. 最好没有特别多的路,也就是不是主干道,考虑孩子上学安全问题。
  7. 周围补习班的多少,补习班的特点一般能反映出该地区的教育。

之前看过crevia茗荷谷,新筑的公寓楼,当时3ldk在7000-8000万日元,但就是内装各种梁,很受不了。

我们也看了品川seaside,还有天王洲isle(这个是港区),觉得很方便,seaside有个永旺,车站出来当时开了好几个楼盘。我们非常看好品川seaside,购物生活方便,离车站近,重要的是离品川大井町也近,这一片的房价后来也涨了很多。放弃原因主要是因为上面的5和6。

我们最后选择的是中央区,中央区的学历排在千代田和文京之后第三,但是有个重要的优势在于体力考试排名第一。而且外国人多,靠近银座,开放度够。

关于学区

即使同一个区,有必须学区内通学的,也有特设校,没有学区的。

每个区的教育方针都不一样,在国家教育的前提下,每个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方针,甚至具体到每个学校都有。比如涩谷区就是分两类,一类传统日本校,还有一类类似国际校的开放性校。都是公立完全是两个不同风格。

所谓的学区就是前辈妈妈当年说的那样,周围住的家长决定了学校是否是学区。学校的教育进度是根据班级跟不上的孩子来定的。家长的水平觉得了孩子补习班的多少,决定了孩子的学习水平,也决定了学校的水平。

每个家庭对于孩子的将来都是有一定的期待,那么根据对孩子的期待来选择学校才是真正适合的学区。

这仅仅是小学,那么6年后面临着就是孩子的中学,受验或者不受验,都要考虑孩子中学时候的通学问题。如果考虑有可能会搬到孩子中学附近的话,就要考虑房子的出口。理性面对学区,理性选择房子

关注日本教育改革也很重要。比如东京都私立高中免费了。预示着初中考高中的难度会增加,而且青春期孩子不一定听话。就要考虑是不是提前进行中学受验或者小学受验。

我前几天和我家老大聊天,我问他日语和中文,你觉得哪个你用的更好? 他想了一下,回答我:一半一半吧。日语有时候他们说的我也不懂什么意思,中文有时候不知道怎么表达。

这就是现实,不能完全融入理解日本的一些微妙处,也没有那么完全的中文环境。双方都有缺失。这就是third culture kids的成长。除了陪伴什么都做不了。

杂七杂八说这么多,也不知道我家这种做法对还是不对。总之希望有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校。

插播一句,日本的教育改革一直在进行,现在日本大学入学考试改革了,我目前也在考虑要不要让我家老二考私立。

以上就是我家的各种考虑,仅限于我家情况,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参考。